全国首次: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登记表发布,三年摸清家底

2058人已阅
2021/5/27

来源:澎湃新闻

据农村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网站消息,《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基本信息登记表》于5月11日发布,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基本信息登记。

网站显示,登记表分为《普查主体基本情况信息表》和《普查主体内单个种质资源利用信息表》,登记项目主要包括养殖场信息、种质资源名称及类型、用途类型、亲本来源和数量、苗种来源和数量、养殖模式和规模等。

此外,这次普查还包括对各类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优缺点的采集。“填写对该资源的主观认知,可从生长速度、抗病力、抗逆、体形、体色、饲料系数等几方面评价,也可填写该资源急需解决的问题。”

“这一轮普查,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,全面完成农作物、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,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种类、数量、分布、主要性状等家底。”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可查资料显示,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分别于1956-1957年、1979-1983年开展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,保护了一大批资源;于1979-1983年、2006-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,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;水产方面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的普查。

农业农村部网站显示,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,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%以上,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。此后,除育种研究进行的零星种质调查收集外,还没有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过全国性普查。 

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水产种质资源是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,此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主要完成3项重点任务。 

第一,开展基本情况普查。对分布在全国的鱼、虾蟹、贝、藻、棘皮、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普查,摸清资源种类、群体数量、区域分布、保护利用等情况,实现原种、地方品系、新品种和引进种全覆盖。

第二,开展重点调查与收集保护。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测定、遗传多样性评价等重点调查。根据调查结果,采取活体和遗传材料保护相结合的方式,活体资源纳入原良种场、保种区保护,相关遗传材料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。 

第三,建立资源数据库和发布资源名录。建立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,纳入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;编写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普查报告、资源状况报告,发布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名录。 

“农业种质资源分布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、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,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,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,一旦灭绝,其蕴含的优异基因、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,损失难以估量。”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